走进大科学装置,解码生命奥秘!200余名小小创想家探访合成生物大设施
6月14日上午,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迎来200多名青少年及科学爱好者。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主办的“细胞创想家: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学大设施公众开放日”科普活动紧扣“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全国科技活动周年度主题,通过国家级实验室实景探秘、科学家面对面、科学游戏沉浸式体验的立体化科普架构,突破传统科普形式,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合成生物学这一前沿学科的认知窗口。
本次活动公众参与热情远超预期,线上报名启动仅48小时,申请量便突破1,500份,参与者涵盖全市各区中小学生及合成生物爱好者群体,生动反映了社会大众对合成生物学的高度关注。
活动以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科研骨干付梅芳主讲的《合成细胞——人工合成细胞功能》拉开序幕,科普讲座从生命起源的哲学思考切入,系统阐述了人工合成细胞“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研究路径,解析了人工细胞的构建原理。讲座同时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活体药物、生物材料等应用领域展现出的潜在价值,旨在引发现场观众对生命本质和前沿科技的思考与兴趣。
在科研人员的专业引导下,参与者们实地探访了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近距离观摩高通量自动化实验平台中高精度机械臂系统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深入了解了自动化技术与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创新融合,切身感受大科学装置对前沿科研的支撑作用。
本次活动精心设置了多个特色活动单元。在“细胞工厂”“细胞农场”“基因花园”三大细胞主题推演赛中,参与者以战略桌游形式,分组模拟细胞微观环境进行能量代谢调控、物质运输管理等策略性操作,直观感受细胞这一“生命基本单元”的精妙运作机制。
细胞互动体验区配备了专业的仪器设备和细胞模型教具。在“显微镜探秘站”,同学们仔细观察各类生物细胞标本并记录下细胞形态特征。除了科研人员在旁指导解答问题,家长们也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讨论显微镜下的发现。
同学们还变身“细胞工厂设计师”,在了解细胞器功能特点和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自主搭配组装细胞器模型,亲手定制个性化细胞杯垫。
“细胞器投投乐”互动区,同学们手持印有线粒体、核糖体等不同细胞器图案的特制沙包准确投入“能量站”“蛋白质工厂”等功能区域,现场欢笑声此起彼伏。
活动现场收获了参观者们的一致好评。一位家长表示,这种创新的科普形式完全颠覆了他对科研机构的刻板印象:“通过游戏化的互动设计,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孩子全程都保持着极高的参与热情,学习效果是传统课堂难以达到的。”另一位教育工作者则特别赞赏活动的专业性:“最难得的是,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每个活动环节都蕴含着严谨的科学内涵。孩子们能对细胞器的功能如数家珍,真正实现了科学传播的‘破圈’效应。”
本次科普开放日创新融合大设施参观、科普讲堂与游戏互动体验,成功搭建起公众对话前沿科研的桥梁,将合成生物学这一交叉学科从实验室引入大众视野,实现科研传播与科学普及的双赢。同时通过沉浸式趣味互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培育公众科学素养,有效营造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为科技强国建设培育了深厚的创新土壤。